“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传统农耕,曾长期依赖经验与天气的“恩赐”,干旱减产、洪涝绝收、病虫害突袭的困境,困扰了农人千年。而如今,物联网、大数据、AI等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农业生产,催生出的数字农业,正以“精准感知、...
“今年初,冷水鱼养殖基地引进15万粒大西洋鲑鱼淡水养殖受精卵,现繁育鱼苗已全部订出,计划年内再次引进大西洋鲑鱼受精卵100万粒。”10月23日,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冷水鱼繁殖和育苗基地厂长刘立治介绍,目前,门源...
“一箱箱精心培育的蔬菜因农药残留超标被进口国退回销毁,不仅损失了巨额货款,多年积累的品牌声誉也一落千丈。”这是云南某农产品出口企业曾遭遇的困境。在全球农产品贸易日益频繁、质量标准不断严苛的当下,农药超标引发的...
在盘锦市大洼区高标准农田水稻种植区,数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金灿灿的田里穿梭,每台机器每天能收割60亩水稻。作业道上的运粮车,则将脱粒的稻谷送往加工区进行晾晒。只闻机声“隆”、不见农人忙的场景,正是我省机械化高效...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传统灌溉模式的粗放化弊端日益凸显。漫灌、沟灌等方式不仅造成30%以上的水资源浪费,还易引发土壤板结、作物徒长等问题,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无线传感网络与自动控制技术...
10月15日,西安市邀请省级专家组对阎良区武屯街道杨居村集中连片的500亩吨半田玉米种植示范田进行了实收测产。实收测产结果显示,该地块平均亩产为907.58公斤,这意味着西安夏玉米亩产再创新高。结合今年小麦实产平均亩产77...
传统农业水肥管理长期陷三重困境:漫灌使 30% 水资源白白流失,盲目施肥让 20%-30% 养分浪费还污染土壤,100 亩大田需 3-5 人轮班值守,人工成本年超 10 万元。而物联网赋能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以数据驱动替代经验判断、...
平谷区马昌营镇王官屯村的“空中苗圃”科技小院近日通过评审,获得“零碳植物工厂”认证证书。科技小院将率先对标“零碳”标准开展建设与运营,为全国中小型植物工厂和设施农业提供可借鉴的“零碳样板”。 2023年10月,平谷区马昌营...
传统农业水肥管理长期面临 “三重浪费” 困境:漫灌导致 30% 以上水资源渗入地下或蒸发,盲目施肥使 20%-30% 养分流失(还易造成土壤板结),10 亩地需 1 人专职水肥管理(人工成本年超 6 万元)。而物联网赋能的水肥一体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