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地保证农业生产, 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对于农业的田间管理, 对于农作物生长期的农业气象信息农民还是比较关心的, 这其中便包括了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和有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预报。农民最为关注的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就是与农业企业生产直接进行相关的。
不同的气象条件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简单来说,有利的组合会提高农业生产率,不利的组合会导致农业减产。这在过去靠天吃饭的日子里是非常明显的。由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的局限性,农民很难判断天气变化,及时预测灾害天气,做出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并及时掌握未来天气的变化趋势,选择合适的作物种子,使作物产量得不到保证。
以大田作物生产为例:
1. 种植前,开展气候资源区划,推荐优势种植品种。
2. 种植中,实时监控光照、温度、降雨、土壤情况变化、作物长势与生长期变化等要素,提供农业气象情报服务;
3. 种植后,构建农事活动适宜度指标模型,开展耕地、播种、灌溉、飞防、收获等适宜度预报,保障关键期水肥、病虫害管理等农事活动,提升水肥利用效率和作业效率。
4. 收获前,为掌握粮食产量动态、制定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配置储运、进出口贸易、合理安排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 收获后,提供生长季气象条件分析,开展特色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提升经济效益。
由于目前我国发现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出不同频率高、强度大、危害重的态势,其中,旱灾对粮食生产危害最大,涝灾危害次之。精细化气象灾害预报预警尤为重要。
1. 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根据作物生理特性,进行作物灾害指标研发,构建不同生长期灾害指标体系,结合气象要素、土壤水分、遥感数据等,实现气象灾害精细化预警与预报;
2. 病虫害发生发展预报。进行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指标研究,提供病虫害预报预警信息;
3.提供作物环境条件、气象灾害、病虫害防治和栽培管理方面的专家知识库服务,实现地块级别的精细化灾害防御对策指导。
因此,农业气象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只有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利用数字农业气象站对不停变化的天气条件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天气预测结果,才能有效规避和减弱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确保农业正常生产、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