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低碳农业的推广是缓解世界资源压力,保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要战略,也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虽然通过多年的发展,低碳农业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是在发展中依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关于碳中和的几点对策。
“碳中和”就是人类活动不断排放出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这些含有碳元素的气体被认为是全球变暖的元凶,为了减缓或者控制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变暖,有人呼吁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温室气体含碳量,要与通过绿化、技术等同收的“碳”量互相抵消,实现碳账户,碳收支平衡或者中和。
地球是一个大空间,由于气候变暖,人类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态环境的问题,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氨、甲烷等碳相关气体进入大气层,会在大气中持续存留(今天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万年后仍会存留20%左右),形成一层厚厚的毯子,让地球气候提升,进而产生海平面升高,造成洪水,飓风、冰雹、疾病等大量的自然灾害,在此背景之下,“碳中和”、“碳达峰”的概念应运而生。
2020年9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一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30-60”的“碳中和”、“碳达峰”计划,“碳达峰-碳中和”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的“碳足迹”寻找能够助力碳中和目标的零碳新经济。
第一方面:“零碳”电力的十大举措。生产“零碳”电力(核裂变、核聚变、离岸风电、地热)、电力存储(电池、抽水蓄能、热能存储、廉价氢气)、其他创新(碳捕获、节电)等。
第二方面:“零碳”制造的四个路径。实现所有工艺的电气化,从已经“脱碳”的电网中获得所需电力、用碳捕获装置吸收剩余排放、更加有效率地使用材料。
第三方面:“零碳”种植和养殖的新方法。植物基人造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技术、生物化肥)、防止森林砍伐。
第四方面:“零碳”交通运输的新改变。利用电力驱动能驱动的所有交通工具,用廉价的燃料为其他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第五方面:“零碳”制冷和取暖的解决方案。实现电气化、发展清洁燃料和更高效利用能源。
综上,探讨的“零碳”五个方面的新经济几乎涉及到了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是极其复杂的,目前,人类已经有部分可以部署的减排工具,但是还没有堂握所有工具,实现“零碳”需要大量的技术和发明创新,需要应对高成本的挑战。
注释:碳足迹指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通过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以及各类生产过程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
来源:新农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