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壮美画卷——榆林市现代农业发展纪实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2-07-27 09:38:37
阅读:239 次

7月20日,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岔河则村高标准农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长势喜人。

在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岔河则村的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农场高标准农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长势喜人。

盛夏的陕北骄阳似火。蓝天白云下面,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生机勃勃;一个个规模化的养殖基地牛羊肥壮。农业生产的壮美画卷在黄土高原最北部徐徐展开,现代农业成为榆林市又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榆林,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是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区,黄土文化和游牧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近年来,榆林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为抓手,持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有效克服疫情旱情的双重影响,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特色农业发展道路。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2.83亿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5852元。

企业引领 夯实粮食生产根基

7月20日,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岔河则村高标准农田里,一望无际的玉米长势喜人。

“现在正是玉米抽穗期,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水肥管理。”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永康正在安排工作人员给玉米施肥灌溉,他说,岔河则村粮食种植基地是大地种业第二农场,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通过推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栽培、全程机械化作业、水肥一体化管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年年实现丰产。

郝永康介绍,2022年初,公司按照榆林市提出的发展现代节水农业要求,及时申请在岔河则村粮食种植基地实施喷灌改滴灌智能一体化项目。在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总面积5386亩、投资1500万元的智能水肥一体化项目于4月投入使用。

“喷灌改滴灌后,每亩马铃薯节水25%,每亩玉米节水20%,平均可节约肥料25%。”郝永康说,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智能化、精准化、节约化、高效化现代农田灌溉需求,达到了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目标。

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现已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ISO国际质量认证企业。公司旗下有榆林郝哥薯业等5个全资子公司和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涉及种子研发、粮食种植、畜牧养殖等多个产业,先后在榆阳、神木等地流转土地4万多亩,建成9个规模化现代农场,形成种、养、加相结合,一二三产相融合的现代农业绿色大循环产业链,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领军企业。

近年来,榆林市坚持把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头等大事,将粮食面积逐级分解到县、乡、村,确保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2022年,该市启动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五年行动,通过节水改造、补灌扩面、技术推广三条路径,重点推广旱作节水“六大模式”,不断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同时,大力推广玉米增密度提单产和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开展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示范建设,通过“高产田(吨粮田)+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推动粮食生产实现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在农业生产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下,全市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联农带农 养殖产业蓬勃发展

一个个标准化养殖棚舍整齐划一,一座座精细化加工厂房鳞次栉比。经过登记、测温、消毒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农牧产业园展现在记者眼前。

“我们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从饲草源头抓质量,公司生产的‘长青’牌羊肉供应2021年十四运会。”神木市长青健康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襁对记者说,“现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只有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健康产品,才能赢得市场欢迎。”

靠做食品加工起家的王襁是当地知名的企业家,从小在农村成长的他一直对农牧业有着特殊的情怀。2018年,他投身农牧业发展,在神木市中鸡镇纳林采当村启动长青农牧产业园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园区一期工程已建成1万只湖羊养殖场,50万只羊子的肉食品加工厂,以及饲草加工厂、污水处理厂、有机肥加工厂等配套设施。采取“公司+科研+基地+合作社+农户+农畜产品深加工+连锁营销”的产业模式,形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态农牧产业链。

“公司正在规划建设20万只标准化湖羊种羊养殖场,通过农旅结合、牧光互补等方式,最大化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产学研同步,种养加销一体’的现代化农牧产业园。”王襁说,在加快园区建设的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共享共赢平台,让更多农民分享发展红利、实现产业富民,带动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据了解,公司入驻以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每年可增加务工收入200余万元。

榆林市发展羊产业历史悠久,资源禀赋独特,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水草丰美,土宜产牧,牛马衔尾,群羊塞道”之说。近年来,全市坚持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理念,狠抓陕北白绒山羊提质增效、肉羊扩群增量。全市羊子饲养规模连续多年稳定在1000万只左右,占到全省饲养总量的60%以上,成为全国非牧区养羊第一大市。已建成6个肉羊基地县、5个百万只养羊大县、32个10万只养羊大镇、185个万只养羊示范村。“横山羊肉”“靖边羊肉”“定边羊肉”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陕北横山羊肉”品牌享誉全国。

大户带动 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7月22日上午,米脂县银州街道高硷村细雨霏霏,集中连片的果园“缠绕”在山梁上,美不胜收。

“今年雨水多,果树挂果率高,已经套袋80多万袋,只要后面几个月风调雨顺,应该能有个好收成。”正在果园内组织工人割草的姬桂玲说。

姬桂玲是高硷村村民。她和丈夫在外做煤炭生意20多年,过上了村民羡慕的富裕生活。看到村里有不少山地撂荒,姬桂玲便产生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2012年,她积极响应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的号召,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流转土地,建起了集中连片的800亩标准化山地苹果园,并成立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苹果,她还建起千头规模的养猪场和养羊场,为果园提供有机肥。合作社生产的山地苹果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果园被陕西省果业中心认定为“标准化苹果生产示范园”。

管理果园一年四季不得清闲,疏花、疏果、套袋、除草、修剪等,每个环节都要精心管护。“自从建果园开始,我几乎天天早出晚归,其中的辛劳无法用语言形容。但看到曾经光秃秃的山山峁峁变成枝繁叶茂的果园,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姬桂玲说,苹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果园建设和管理中,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每年可为当地村民增加务工收入80多万元。

榆林市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条件具备苹果生产的7项主要生态指标,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榆林市利用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把发展山地苹果作为全市重点打造的四个百亿级农业主导产业和南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长效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全市山地苹果产业提质增效、蓬勃发展。米脂、子洲、绥德等8县区被列为陕西省优质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县,形成了“优势在山坡,致富靠苹果”的良好氛围。2021年,全市苹果总面积达到116万亩,总产量60万吨,实现产值42亿元。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许君表示,山地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榆林南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苹果被称为农民的“致富果”“希望果”。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