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水灌溉‘黑科技’,不用搬机器、铺水带、堵口子,只需手机一扫码,就能让禾苗喝个饱。”7月21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林源村,因高温天气稻田用水量大增,种粮大户吴应全迫不及待地“秀”出他的种田好帮手——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在该县,“智慧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催生出种田新模式。
农田灌溉在过去是一件让农民很费力、很头疼的事情。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县在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配套安装了节水灌溉系统。“300亩稻田一天就能全部浇灌一遍,花费还不到50元。”吴应全兴奋地说。
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智慧农业的发展,靖州农民的劳作方式变得更智慧、更便捷,越来越多的老农民成长为“新农人”,科技成为了种田“生力军”。
“我们为农民提供农技指导与培训、五情(苗情、墒情、病情、虫情、灾情)监测、气象信息服务、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服务、农田管护等服务。”靖州数字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负责人杨荣说,“通过5G、物联网等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远程管理农田,监测农田情况等,甚至可以线上咨询农业专家等,切实帮助农民‘慧’种田、种好田。”
设在该县农业农村局的靖州数字农业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窗明几净、光电交织,5G远程会诊室、专家咨询诊断室、物联网控制中心、气象服务中心等配置一应俱全,农户从播种到丰收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得到一站式解决。
“无人机飞防,白天晚上都可作业,而且晚上打药药效更好!”在该县甘棠镇乐群村千亩制种示范点,制种户姚祖海下午6点通过“靖农通”手机App发出打药请求,晚上7点,数架无人机飞来,一字儿排开对制种田精准施药,一个小时不到,服务结束。“就跟叫了个滴滴快车一样,方便!”姚祖海说。
“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以完成300亩地的施肥施药任务,效率比人工高了近20倍!”接单的靖州喜农杂交水稻专业合作社社长李巧华是一名刚刚涉足农业的青年“新农人”,感慨于农业高科技的“威力”,她兴奋地说,“种粮赶上好时代,我对农业有信心!”
“智慧农业”催生种田新模式,让农村更有吸引力。李巧华、吴应全、王连树、杨传荣等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靖州138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土地流转、托管面积达到44万亩,2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927万元,规模化经营成为靖州农业生产的新常态,有效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
本文转载于边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