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发展智慧农业的差异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2-05-30 08:48:54
阅读:465 次

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待加强

我国智慧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农业相关制度并不完善。在智慧农业体系建设方面,我国关于农业数据的立法尚未完善,农业数据标准尚未制定,农业数据产权的定义、农业数据共享机制和农业数据监管机制尚未明确界定。根据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我国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数据资源分散,天空一体化获取能力较弱,覆盖率较低,数据无法有效结合,无法进一步挖掘农业数据的价值,这已成为我国数字化建设的突出弱点。与此同时,由于智能农业技术不强,研究成果转化能力有限,我国没有明确的智能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科研实施规范。宽带服务性能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不能满足农业的高速需求和高速通信速度。截至2020年12月,全国4G行政村覆盖率已超过99%。

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区,网络只覆盖村委会,村民和农业公园覆盖率不足,导致网络速度有限。空间设施的能力尚未完全释放。农业机械北斗导航已广泛应用于农田生产领域,但尚未惠及小农户。此外,缺乏专业的智能农业数据应用平台,农业相关物联网平台少,农业数据采集设备不足,限制了农民在使用信息方面监控作物生长的比例。

区域集群发展尚未形成,软硬件技术适应性差。

由于中国智能农业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各地区尚未形成协调发展。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北、南气候差异大,各地智能农业相关技术的R&D停留在一定环节。针对土地规模差异和种植养殖差异的R&D尚未适应的智能农业技术,需求导向的创新机制尚未实现。欧盟各地区的数字创新中心和能力中心是基于欧盟各地区生产条件相适应的智能农业技术。

至于智能农业软硬件设施,中国部分可以达到或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如大疆植保无人机、农机北斗导航等技术、垂直植物工厂和大型园艺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关键核心技术仍然依赖于进口,处于瓶颈状态,如高端农业传感器、生命信息感知设备、动植物生长模型等。从智能农业技术的整体角度来看,中国也发展了10~15年。此外,基于国外研发的智能农业技术体系还不强,导致这些技术在国内的适用性。

智慧农业开源平台缺失,智慧农业计划定制化。

各地投入和对智能农业缺乏了解,导致我国智能农业平台重复建设水平低,缺乏智能农业开源平台。智能农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资,以确保其顺利通过早期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获得其可以提供的潜在利益。此外,通过开源平台和数据的有效整合,结合现实的智能农业设备基础,智能农业的数据取向可以形成个性化、定制化的智能农业方案。

根据《2021年全国域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金融投资20.2%的县域基本没有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投资,25.3%的县域金融投资不足10万元,18.5%的县域金融投资超过100万元。每个县都需要有限的资金来考虑各种信息产业的信息化发展,导致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严重不足。同时,虽然各地区都重视智能农业平台的建设,但由于资金问题,只实现了相对简单的功能,未能考虑到后期的持续维护和升级,平台没有增长,未能进一步发展为开源平台,未能实现定制的智能农业解决方案。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