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了“菜篮子”!聚焦甘肃三农这五年之四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2-05-13 17:15:45
阅读:395 次

曾经,每到冬季,周萍总会为吃菜发愁。在浙江台州长大的她,刚到甘肃时,一入冬就只能吃到白菜、洋芋、萝卜这“老三样”。如今,周萍依然为吃菜发愁。因为,现在她一进入菜市场,看到品类繁多的蔬菜,总会陷入选择困难,不知道买什么好。

 

为了装满“菜篮子”,甘肃人在黄土地上松土、施肥、搭棚、种菜,终于让本地的老百姓告别“老三样”,不再“没得选”。本地人的“菜篮子”满了,产自甘肃的新鲜蔬菜,还坐着汽车、火车,卖遍大江南北;搭上飞机、轮船,漂洋过海上了“老外”的餐桌。

 

“高原夏菜”极大地丰富了甘肃“菜篮子”的品类。

 

现在,靠着种植“高原夏菜”,榆中县小康营乡上彭家营村村民王新虎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他今年打算种12亩“高原夏菜”,按照去年的行情估算,2.5亩的笋子能收入1万元、1.5亩的娃娃菜能有个6000元左右、8亩散花也能赚个3万多元,今年只“高原夏菜”一项,预计就能收入近5万元。

 

榆中县深耕“高原夏菜”多年。据了解,今年榆中县共种植高原夏菜36.68万亩,全县目前累计认定无公害蔬菜产地67万亩。因为“高原夏菜”,榆中县所在的兰州市也成了中国十大蔬菜种植县市之一。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高原夏菜”在甘肃省呈现出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定西市以全市57个蔬菜产业重点乡镇为核心,全面推广“高原夏菜”基地化种植模式,种植芹菜、甘蓝等高原夏菜20多种,主要销往广东、浙江、福建等东南沿海市场。目前,定西市蔬菜种植面积近84万亩,蔬菜产业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支柱性产业。

 

如果说“高原夏菜”是甘肃省蔬菜产业中的“老字号”,那么设施农业就是“生力军”。

 

走进靖远县北湾镇富坪村日光温室产业基地,种植户韩俊义正忙着在大棚里为黄瓜掐须、绑蔓。他告诉记者,与一般黄瓜栽植、管理的方法不同,这些蔬菜的生长处处彰显“技术范”。大棚内通过传感器对作物生长环境进行远程精准调控,实现对黄瓜自动灌溉、施肥、通风及远程病虫害诊断,最终产出口味一流,品相上乘的“花儿新村”黄瓜。日光温室产出的蔬菜,不仅供应白银、兰州等周边城市,更远销成都等地。

 

设施农业不仅在黄河流经区域的靖远长足发展,在地处甘肃最西端的酒泉也呈井喷之势。

 

酒泉市自2008年发展戈壁农业以来,经过初创探索、拓展壮大、技术提升三个发展阶段。截至目前,全市开工建设戈壁农业产业园和示范点106个,建成万亩园区7个、千亩园区18个,戈壁农业累计达11.7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戈壁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有机无土栽培示范基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省蔬菜产业已形成了以河西五市及兰州、白银为主的日光温室重点产区,以陇东陇南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塑料大(小)拱棚重点产区,形成了全省“西部温室东部塑料拱棚”的设施蔬菜优势区域布局。

 

“菜篮子”满了,“菜园子”赚了,甘肃人认准了“发展”两个字,紧盯着市场需求,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打造高原夏菜“甘味”品牌,扩张设施蔬菜等一系列举措,一鼓作气让甘肃省成为了我国“西菜东调”“北菜南运”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还借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性机遇,让高原夏菜西抵阿拉木图,南至东盟十国,精神抖擞地在国际市场上亮了相。

 

今天的甘肃,真可谓是“河西戈壁变农业绿洲,黄土高原上蔬果花开”。山坡上、梯田里,众多品种的甘肃蔬菜,不仅撑起了大西北的“菜篮子”,还成了推动全省农业产业化的“菜园子”。2020年中国十大蔬菜种植县市里,甘肃省兰州市和张掖市分别以产量192万吨和250万吨位列其中。此外,甘肃省还培育发展了5个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的蔬菜大县。2021年,全省蔬菜产量达1655.3万吨,作为甘肃种植面积、产量、效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蔬菜产业正在稳步向千亿元级产业前进。

 

来源:甘肃农民报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