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大棚监控监测系统:感知环境的智慧帮手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5-11-21 16:32:24
阅读:3 次

一、系统核心逻辑:从 “感知 - 分析 - 控制” 的闭环架构

智能大棚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多维度环境数据采集、实时传输分析、智能决策执行的闭环机制,实现对大棚内温湿度、光照、土壤墒情、CO₂浓度等关键环境因子的精准管控。其本质是将物联网(IoT)、传感器技术、数据通信、智能算法等技术融合,替代传统人工监测的主观性与滞后性,为作物生长创造稳定可控的最优环境。

二、感知层:环境数据的 “采集终端”,原理是 “物理信号转电信号”

感知层是系统的 “神经末梢”,核心组件是各类高精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敏感元件捕捉环境物理 / 化学变化,转化为可量化的电信号(电压、电流或电阻),为后续分析提供原始数据。常见传感器及监测原理如下:

温湿度传感器:主流采用数字传感器或高精度传感器,利用高分子电容式湿度敏感元件和 NTC 热敏电阻,湿度变化会改变电容值,温度变化会改变电阻值,传感器通过内部电路将这些变化转化为数字信号,精度可达 ±0.5℃(温度)、±3% RH(湿度)。

光照传感器:基于光电效应原理,采用硅光电池或光敏电阻作为敏感元件,光照强度越强,硅光电池产生的光生伏特效应越明显,输出电压越高,通过校准将电压信号转换为光照度值(单位:lux),适配不同作物的光照需求。

土壤墒情传感器:分为电阻式、电容式两种,核心是利用土壤含水量与介电常数 / 电阻的相关性,土壤湿度越高,介电常数越大、电阻越小,传感器通过测量土壤的介电常数或导电率,换算出土壤体积含水量(单位:%),避免传统 “手捏判断” 的误差。

CO₂传感器:多采用红外吸收原理,CO₂气体对特定波长的红外线有强烈吸收作用,传感器通过检测红外线的衰减程度,计算 CO₂浓度(单位:ppm),精准匹配作物光合作用的 CO₂需求(通常适宜 800-1500ppm)。

辅助传感器:如土壤 pH 传感器(通过玻璃电极测量土壤氢离子浓度)、有害气体传感器(如氨气传感器,基于电化学原理检测气体浓度),根据作物类型和大棚需求选配。

三、传输层:数据的 “通信桥梁”,原理是 “远距离高效传输”

传感器采集的电信号需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传输层的核心是解决 “短距离采集 + 长距离上传” 的通信需求,常见技术及原理如下:

短距离传输:针对大棚内传感器分布密集的特点,采用低功耗、低成本的无线技术,如LoRa(基于扩频通信技术,传输距离可达 1-3 公里,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大型大棚或园区),将分散传感器的数据汇总至本地网关。

长距离传输:本地网关通过 4G/5G、以太网、NB-IoT(窄带物联网,低功耗、广覆盖,适合偏远地区)等技术,将汇总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或本地控制柜。其中 NB-IoT 专为物联网设计,无需布线,可直接接入运营商网络,适合大规模农业园区的远程监测。

传输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协议和校验机制,确保数据不丢失、不被篡改,为后续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处理与决策层:系统的 “大脑中枢”,原理是 “数据解析 + 智能判断”

数据到达处理中心后,需经过解析、分析和决策,核心是 “基于预设阈值 + 算法优化” 的智能逻辑。管理人员通过电脑客户端、手机 APP 或大棚本地触摸屏,实时查看各项环境参数、历史趋势图、设备运行状态,也可手动调整阈值或控制指令,实现 “智能自动 + 人工干预” 的双重保障。

五、执行层:决策的 “落地终端”,原理是 “电信号驱动设备动作”

决策层发出的控制指令,通过执行层转化为实际操作,实现环境参数的调节,核心是 “电信号控制机械 / 电子设备运行”:

温度调节:当温度过高时,系统控制遮阳网展开(遮挡强光降温)、通风口开启(自然通风)或湿帘风机启动(强制降温);温度过低时,控制加热设备(如电热丝、热风炉)启动,通过继电器或变频器调节设备功率,精准控温。

湿度调节:湿度不足时,控制滴灌、喷灌系统开启(补充土壤和空气湿度);湿度过高时,启动通风设备或除湿机,降低湿度以预防病害。

光照调节:光照不足时,控制补光灯开启(根据作物类型选择光谱,如蔬菜补蓝光、花卉补红光);光照过强时,启动遮阳系统,避免作物灼伤。

CO₂调节:CO₂浓度过低时,控制 CO₂发生器(如燃烧式、化学反应式发生器)启动,补充 CO₂;浓度过高时,通过通风系统排出多余气体。

其他控制:如土壤 pH 超标时,控制酸碱调节液喷淋设备;有害气体浓度超标时,启动通风设备等,实现全维度环境调控。

六、系统核心优势:原理支撑下的智慧升级

智能大棚环境监测系统的原理设计,本质是解决传统农业 “看天吃饭” 的痛点:通过传感器的精准感知,替代人工的主观判断;通过数据的实时传输,消除信息滞后;通过智能算法的决策,实现科学调控。其核心优势体现在:

精准性:传感器精度达工业级,数据误差远低于人工监测,为作物提供最优生长环境;

高效性:24 小时不间断监测,自动控制设备运行,节省人力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可追溯性:历史数据存储归档,支持生长环境与作物产量的关联分析,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扩展性:系统可根据大棚规模、作物类型,灵活增加传感器和控制设备,适配不同应用场景。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