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大风后怎么处理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5-04-16 17:44:52
阅读:18 次

4月15日,我国北方多地遭遇强风天气,部分地区阵风达8级以上,导致大量温室大棚棚膜撕裂、骨架变形甚至倒塌,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面对大风灾害后的温室大棚,农户需科学有序地开展灾后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并快速恢复生产。结合近期农业部门发布的救灾指南及多地实践经验,以下从紧急处置、设施修复、作物抢救和长期防范四个方面提供系统建议。

一、紧急处置:安全评估与临时防护

大风过后,首要任务是确保人身安全,避免次生灾害。

1.断电检查:立即切断受损大棚的电源,防止电线短路引发火灾。若发现灌溉系统水管破裂,需关闭水源并排空管道,避免积水加重棚内土壤板结。

2.结构稳定性排查:对倾斜或部分倒塌的钢架大棚,需用支撑杆临时加固,防止二次坍塌。竹木结构大棚若主梁断裂,需拆除危险部分,保留可修复的骨架。

3.棚膜应急处理:若棚膜局部撕裂,可用专用胶带或透明塑料布临时修补;若大面积破损,需彻底清除残膜,避免碎片缠绕作物或堵塞排水沟。

二、设施修复:科学重建与材料升级

灾后修复需兼顾时效性与长期抗灾能力。

1.骨架维修与更换:

- 轻微变形的钢管可通过液压校正器修复,弯曲超过15%的需更换新管。

- 竹木结构建议升级为热镀锌钢管,其抗风能力可达10级(参考《温室结构设计规范》)。

2.棚膜选择与安装:优先选用厚度0.12mm以上的PO膜或ETFE膜,抗风压性能较传统PE膜提升50%。安装时采用“双层卡槽+压膜带”固定,并预留10%-15%的伸缩余量以适应风力波动。

3.基础加固:对连栋大棚,应检查地锚是否松动,必要时浇筑混凝土基础,深度不低于80cm。

三、作物抢救:分类管理减少减产

不同作物需采取差异化的抢救措施:

1.倒伏蔬菜:对番茄、黄瓜等蔓生作物,及时扶正并用支架固定,根部培土后喷施海藻酸叶面肥促进恢复。受损严重的植株需果断清除,避免病害蔓延。

2.受冻幼苗:夜间气温骤降可能导致幼苗冻伤,可覆盖无纺布或启用暖风机,白天逐步通风避免温差过大。

3.病害防控:大风带来的机械损伤易引发灰霉病、软腐病,建议喷施嘧菌酯+春雷霉素进行预防,5-7天后再喷施一次氨基酸肥增强抗逆性。

四、长期防范:构建抗灾体系

1.气象预警联动:安装大棚专用风速报警器,当风力达6级时自动触发卷膜器收膜。加入当地农业保险,覆盖风灾、雹灾等自然灾害(2025年中央财政对设施农业保险补贴比例已提高至50%)。

2.抗风设计优化:新建大棚宜采用圆弧形屋顶(风阻系数比尖顶低30%),间距保持棚高的1.5倍以上以避免风道效应。

3.日常维护制度:每月检查一次压膜线松紧度,雨季前加固排水沟,及时更换老化部件。

结语

温室大棚风灾后的处理既是应急工程,也是现代农业韧性建设的缩影。从短期抢救到长期规划,需融合技术创新、精细管理和政策支持。农户在恢复生产的同时,更应树立“预防优于补救”的理念,让设施农业真正成为稳产增收的保障。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