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大棚如何升级改造成智能温室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5-04-10 18:17:28
阅读:22 次

薄膜大棚作为传统农业设施,在保障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传统薄膜大棚已难以满足高效、智能、精准化的农业生产需求。因此,将薄膜大棚改造成智能温室,成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一、明确改造目标与需求

在改造薄膜大棚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改造的目标和需求。这包括确定温室的主要功能、种植的作物类型、预期的产量和品质等。例如,若以种植蔬菜为主,则需关注温室的保温性能、光照条件、通风换气能力等;若以种植花卉为主,则需更注重温室的湿度控制、光照均匀性等。明确目标与需求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改造方案和智能化设备。

二、选择适宜的温室类型

根据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地势及资金预算情况,选择适宜的温室类型。薄膜大棚虽然成本低廉,但保温性能、抗风载雪载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可以考虑将薄膜更换为更坚固耐用的材料,如阳光板或玻璃,以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和抗灾能力。同时,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温室的跨度、高度和长度等尺寸参数。

智能温室大棚灌溉系统示意图

三、智能化设备的选型与安装

智能温室的核心在于智能薄膜连栋大棚监控系统的选型与安装。系统包括环境监测系统、设备管控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以及可视化管理系统等。

1. 环境监测系统:由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土壤温湿度等传感器组成,负责24小时在线实时采集环境参数,并同步上传到云平台。

2. 设备管控系统:控制室内的风机、水帘、遮阳电机、卷膜电机等设备,实现智能控制。管理者可通过手机端的云平台,设定好管理策略,如室温高到多少度时开始通风、低到多少度时开始增温等,系统即可自动执行,无须人工干预。

3. 水肥一体化系统:建立水肥一体化设备,根据传感器采集的土壤湿度、养分等参数,实现对作物的精准施肥和灌溉。这不仅可以提高水肥利用率,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4. 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网络摄像头、LED大屏等设备,管理者可在办公室远程登录到云平台上,随时查看温室环境参数、作物生长情况等,并对温室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控,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四、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

在改造智能温室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一些综合配套技术,以提高温室的综合效益。

1. 智能温室支撑技术:采用全钢架龙骨作为支架,提高温室的承载能力和抗风载雪载能力。同时,温室的骨架结构应便于安装和使用其他配套设施。

2. 灌溉技术: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灌溉方式不仅节水效果好,还能减少土壤板结和盐碱化等问题。

3. 防虫网技术:在温室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有效防止害虫进入温室,降低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五、改造后的管理与维护

智能温室改造完成后,还需要加强管理与维护工作。这包括定期检查智能化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定期清理温室内部环境等。同时,管理者应不断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知识,以充分利用智能温室的各项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保智能化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选型过程中,应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温室的正常运行。

2. 加强温室内部环境的监测和调控。通过实时监测温室内部的环境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3. 注重智能化设备与人工管理的结合。虽然智能化设备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在某些情况下仍需人工进行辅助管理,如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作物的修剪等。

4. 不断学习和更新农业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管理者应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知识,以充分利用新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将薄膜大棚改造成智能温室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改造目标与需求、选择适宜的温室类型、智能化设备的选型与安装、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以及改造后的管理与维护等措施,可以成功将薄膜大棚改造为智能温室,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全面、高效、智能的解决方案。​​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