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蘑菇在种植过程中,常会遇到小菇萎缩、变黄乃至死亡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产量,也给种植户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大棚蘑菇死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蘑菇出菇阶段常会出现小菇萎缩、变黄而死亡,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持续高温。在出菇阶段,如果气温连续三天以上高于23℃,菌蕾的生长会受到温度的抑制。高温环境下,菌丝的生长速度加快,导致营养产生逆向输送,菌蕾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死亡。因此,在高温季节,种植户需要采取一系列降温措施,如在大棚南面搭设阴棚,对菇房屋面进行喷水降温,使用冰块降温,或者适当推迟堆料时间,避开高温时段。
2、养分不足。培养料如果缺乏足够的营养供给,尤其是氮源不足,碳氮比失调,会导致蘑菇生长不良。例如,堆料中缺少粪肥,培养料发酵不充分,或者培养料过于薄少,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足。此外,如果秋菇的养分已经耗尽,春菇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夭折。因此,种植户应该选择优质的培养料,确保发酵充分,翻料均匀,提倡厚料栽培,以提供充足的养分。
3、菇房或菇棚通风不良。菇房内如果长时间通风不畅,尤其是在出菇阶段,子实体代谢旺盛,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如果此时关窗调水,会引起高温高湿环境,导致大批子实体死亡。因此,种植户应该保持菇房的通风良好,定期开窗换气,避免高温高湿环境。
4、水分管理不当。子实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如果菌层缺水,或者覆土层没有足够的水分供应,会导致幼蕾死亡。另一方面,如果用水不清洁,或者长期喷过头水,也会引起蘑菇死亡。因此,种植户应该根据子实体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水分,保持菌层和覆土层的湿润度,同时确保用水的清洁。
5、渗透压太高。多次使用食盐水会增加渗透压,使菌蕾失去水分而死亡。因此,种植户在使用食盐水时应该谨慎,避免过量使用。
6、虫害。虫害孳生严重时,会吃光菌丝,导致菌蕾成批量死亡。
7、滥用农药。出菇期间使用农药,须按要求稀释正确。随意增加农药浓度会产生药害,禁止使用含有石化类乳化剂的农药。
为了提升菌菇房的管理效率,聚英推出了菌菇养殖智能监控系统,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菌菇房管理、监控的科学化、标准化、现代化、数据化、智能化管理对提高菌菇产量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菌菇智能养殖监控系统专门为菌菇生产温室大棚、厂房研发,实现菌菇养殖生产的全程智能化控制。依据食用菌菇的生长规律自动控制菇房内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含量,为食用菌菇的生长创造出最佳的生长环境,大大地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系统包含智能环境传感器、菌菇基质监测传感器、各种制冷、加湿、通风、光照等环境调控设备、物联网通讯技术,通过聚英智能养殖监控柜和聚英物联网平台实现统一协调指挥,全自动化运行,无需人工参与,节省大量的劳动力,降低食用菌的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