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机装备加快升级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3-10-27 17:57:34
阅读:127 次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湖南而言,没有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全省的农业机械化。

从地形图上看,湖南70%的面积为丘陵山地。山丘区田块细碎分散,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被农民形容为“蓑衣丘”“斗笠丘”,导致农机下田难、作业难、转运难,因此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历来是短板。

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省委、省政府坚持在建设农业强省与制造强省上同步发力,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机化短板。

2022年,全省农机装备总动力达6755.9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达280亿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较快增长,其中水稻、油菜分别达到81.78%、66.55%。

 

  统筹谋划

  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高地

——落实部省共建。2021年农业农村部与我省签署框架协议,共同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高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研究部署,建立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其他省直部门和市县政府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将补齐农业装备短板工作列入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和乡村振兴考核内容。

——精准规划布局。编制农机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构建以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为引擎,常德高新区、郴州苏仙区、娄底双峰县为基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区、丘陵山区设施农业区、数字农业区为示范区的“一中心三基地三示范区”发展格局。

——加大投入保障。2021年以来,共投入财政补贴资金31亿元,支持企业造机、农户购机、农户用机,全省累计补贴各类农机具53万台(套),受益农户46万户。今年省政府制定《补齐农业装备短板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若干措施》,启动实施“百亿强机工程”,未来三年每年推动投资100亿元用于农业机械化发展。

 

  创新驱动

  推动丘陵山区农机研发与制造

——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成立由罗锡文、赵春江两位院士领衔的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聚焦农机领域建设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个国家工业设计中心和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农机知名专家和硕士研究生以上人才引进,中联农机、山河智能等企业农机研发人员均在300人以上。

——主攻丘陵山区适用农机具研发。制定《湖南省农机装备与技术短板清单及需求目录》,积极争取农业农村部支持,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和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试点。省内已成功自主研发水稻有序抛秧机、大豆玉米联合播种机、油茶采收机、红薯收获机等21款整机装备。今年安排2亿元研发资金开展“揭榜挂帅”,明确以丘陵山区农机为重点的28个研发方向。

——支持农机制造企业发展。全省农机生产企业发展到4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2家。中联农机业务扩展至亚洲、欧洲、南美和非洲等多个国家,智能农机研发制造行业领先。铁建重工打包采棉机关键技术整体国内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郴州农夫履带拖拉机、郴州粮机成套加工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0%、30%。2022年全省出口农业机械76万台(套),出口额4.1亿元,湘产碾米机、小型收割机、履带拖拉机深受“一带一路”国家青睐。

 

  加快推广

  努力提升农机智能化发展水平

——加强农田宜机化改造。把机耕道、小丘改大丘等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内容,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075万亩,近两年创新推行投贷联动投融资模式,将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亩。

——加快补齐水稻油菜栽植短板。省级累计投入3.68亿元开展水稻机插机抛秧作业补贴试点,投入5.13亿元建设水稻集中育秧设施,计划2年内基本实现全覆盖,水稻机械栽植水平由2019年34.1%提高至2022年的49.5%,今年预计达到53%。积极探索推广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抢出农时茬口50天,支撑“稻稻油”、“稻再油”模式扩种。

——探索建设智慧农业示范片区。建设全国首个双季稻无人农场和数字大米示范片。省级搭建智慧农业农机作业和管理平台,接入县平台111个、北斗监测终端2.4万台。累计投入2.9亿元建设71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大力推广农机服务。持续实施农机“千社工程”,全省农机合作社总数达6200家,90%以上开展了代耕、代育秧、代插抛、代收、代烘等机械化作业服务。加力建立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体系,省市县均建立应急队伍,对农机应急网点购置排灌设备、新型履带拖拉机、移动烘干机按中央购置补贴额30%累加补贴。

 

来源:湖南日报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