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过未来的蔬菜种植场景吗?智能化温室大棚里,育苗、播种、移栽、运输、清洁等工序全部实现了“机器换人”,蔬菜的营养液灌溉、病虫害诊断与治疗全靠云端的智慧大脑完成。只要有电、有网,管理者手不沾土,在操作系统中输入种植计划后,整个大棚就能自主有序运行,安全、高效、低能耗地收获蔬菜。
这一种植场景已经在上海实现。
通过上海市科技兴农项目《绿叶蔬菜产销智能化控制技术示范应用》立项,上海市绿立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共同探索大都市背景下绿叶菜种植的新场景和新可能。
“跳出农业”实现升级
土地资源稀缺、劳动力锐减等问题导致种植成本增加,上海的绿叶菜种植在肩负保障供应重任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发展瓶颈。
人、地、钱等生产要素的问题环环相扣,它们背后有着共同的解决方案——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蔬菜是上海设施农业起步最早的产业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就实施以设施菜田建设为重点的“菜篮子”工程。虽然起步较早,但对照发达国家和兄弟省市仍存在明显的差距,目前还存在能级低、成本高、效益差等实际困难。
要实现设施蔬菜产业的迭代升级,还需要“跳出农业”,借助其他领域的技术手段破题。
工业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在《绿叶菜产销智能化控制技术示范应用》项目中,传统农业吸收应用了当今的高新技术成果,一座自主运营、技术含量极高的智能蔬菜工厂就此诞生。
据介绍,项目在既有条件与基础上,通过建立较大规模的绿叶蔬菜产销智能化示范应用基地,以企业牵头,整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批专家,形成教科企三结合的研发运营团队,建立物联网云平台,并基于上海市蔬菜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产销智能化、运营平台化、体系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深度研发,由此建立起绿叶蔬菜智能化生产技术规程。
在这座蔬菜工厂里,除了环境管控和绿色防控,还实现了播种育苗自动化和移栽自动化,一套栽培专家系统可以智能识别诊断绿叶蔬菜的生长情况,并输出灌溉指令和病虫害治疗方案,整个大棚里的物流运输工作,由配备了导航系统的物流小车完成,连物流小车的清洁也实现了自动化。
百分百国产技术
项目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示范应用基地建成后,将以低能耗、少人工、高产出的方式周年稳定供应绿叶菜,并实现盈利,由此集成的绿叶蔬菜工厂化生产设备与技术体系,目前已经在上海的3个蔬菜种植基地应用,在江苏、浙江等地也均有推广。
而在这些成果背后,是一群高新技术人才对一种路径的探索。
“许多工业化设备在农业中几乎没有应用场景,其他领域的先进技术无法适配农业实际生产需要,只能不断地实验。”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无据可依,几乎每一台设备都经过项目组的再开发。自动化播种育苗系统,项目组在寻遍市面上所有设备无果后,向厂家定制购买才得以实现,其使用的育苗盘也是自行开发设计,根据种植系统可调整间距宽窄,适应不同品种的种植。
移栽设备中最大的突破点在于两组机械爪,可以实现自动码盘。而物流小车早已迭代升级多次,从原先的激光导航升级为二维码识别导航,定位更加精准,承载量也有所增加。为了将智慧灌溉设备与栽培专家系统相连,项目组与厂家沟通协商开放平台改写代码。为了找到最适合的蔬菜品种,项目组试种了百种生菜、青菜和杭白菜品种……
传统种植方式里,绿叶菜的种植靠水、靠肥、靠天气。而现代设施蔬菜种植,则靠高新技术,靠懂技术、爱农业的青年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前后共100多人参与了该项目的技术研发,他们是“翻译家”也是“外交官”,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技术屏障,用百分百的国产技术,实现设施蔬菜生产的新场景。
绿立方走通了一条农业深度融合各类生产要素的路径,未来,绿叶菜生产的背后,将是一串串数据、一行行代码,更高效也更安全。
来源:东方城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