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区农业掀起滴灌革命,智慧农业“浇”出如画“丰”景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3-07-03 11:47:16
阅读:193 次

6月30日,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新庙滩村,贺凤岐家的地里,密植的玉米苗挤挤挨挨,挺立的深绿色叶片交织在一起,远看像一床密不透风的毛毯。拨开“毛毯”,地上有一条条黑色细管,一端连着一根粗壮的软管,另一端沿着玉米行向两边延伸。玉米生长必备的水和肥从这些细管里被一滴滴地精准“投喂”到了每一株玉米苗的根部。

旱作区农业掀起滴灌革命 智慧农业“浇”出如画“丰”景

“我们村用上这种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好几年了,都是自家掏钱置办组装的设备。”贺凤岐说。

新庙滩村所在的巴拉素镇有75%的土地都位于风沙草滩区,无霜期短,每年只够种一季玉米;海拔高,日照长,降水稀少,水分蒸发量巨大;地下水位浅,但土质疏松,保水性非常差。“漫灌浇水时,上面晒着、下面渗着,肥随水走,留给玉米的水肥少,浇多少都不够。”贺凤岐说,喷灌也是一边喷一边蒸发。

近年来,新庙滩村的土地受附近矿井影响,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水越来越难打,滴灌成了村民首选的灌溉方法。

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格外受到重视。榆阳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水是这里发展的命脉。“惜水如金”的榆林人,在旱作区的农业种植中,彰显了诸多智慧。近些年,他们巧妙利用蓄水原理,建起了许多蓄水池,做到秋水春用、一水多用。

节水的危机意识和耕作智慧,藏在现代农业的科技中。在位于榆阳区小纪汗镇小纪汗村的高效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田,榆阳区农田水利综合开发中心主任王惠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就开始使用自主发明的一种“沙地多管井”的节水灌溉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节水效果好,可实现亩均节水约55%,节肥约35%,而且建成快,一天就能成型,增收致富效果明显。目前,榆阳区正全面推行高效旱作节水农业项目,鼓励自筹与补贴结合的方式,农户自筹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除了初期投入,现在只需要每年花六七十块钱换一次滴灌管,需要浇水时到地头打开主管阀门,两三个小时就能浇完一次。”贺凤岐说,“别说浇20次水,浇40次水都不在话下。”省时、省力、省水、省肥,还能让玉米真正地“吃饱喝足”,每亩能够多打200斤,尝过滴灌甜头的贺凤岐再也不愿回到漫灌时代了。

据了解,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的陕西大地种业集团以探索高效智能节水技术为使命,采用了以色列的耐特菲姆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控制系统,可做到无人参与,节水更精准。

“智能水肥一体化喷灌代表着未来可能的一种农业灌溉方向。”王惠说。今年是启动实施粮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作为全国19个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县(区)之一,榆阳区正朝着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来源:拂晓新闻网-拂晓网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