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大、种类多、去向复杂,如何将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同时减轻环境污染,成为本区发展绿色农业中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结合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努力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本着实现全区农业废弃物系统管理与高效处理的目的,本区采用重点区域“一镇一站”,东西两翼升级区域站的总体布局方式,建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站。同时,为进一步帮助农户高效便捷开展农业废弃物处理工作,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还因地制宜推广适宜的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并制定了相关政策给予奖励支持。
截至目前,本区已在兴寿镇、流村镇、百善镇、崔村镇、十三陵镇、马池口镇、阳坊镇等地建设了10处镇级处理站、1处数据采集管理中心,并升级兴寿站、流村站为区域站,全区农业废弃物已具备较高的综合处理水平。年处理秸秆、尾菜等农业废弃物能力4万吨,生产土壤改良剂2万吨。
随着硬件设施的发展不断,相关处理技术也在同步推进。为促进本区绿色农业发展,多年来,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根据实际不断探索,根据不同区域种植结构与特点,通过政策创设、政企合作、技术集成等多维度协同创新,技术上凝练出尾菜秸秆快速堆肥、田间纳米膜堆肥、秸秆粉碎还田、果林枝条制备食用菌菌棒、果林枝条制备生物覆盖材料和秸秆黄贮利用6条技术路线,以适应农业废弃物种类多样性的处理需求,在本区现代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还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建设工作,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合作,在全市首创建立《昌平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同时归纳整理近年来本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使用情况,总结出适宜本区实际需求的技术路线,编制《北京市昌平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成果汇编》与《昌平区蔬菜尾菜全量化利用实施方案》,为下一步创建蔬菜尾菜全量化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巩固秸秆全量化利用样板区建设成果,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还摸索建立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可视化数据收集管控中心,为各处理站配备摄像机、气象雨量计、百叶窗综合器等监测设备,实时掌握各利用站生产、运行以及利用站局域气候数据情况,同时借助4G传输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系统24小时监控,为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处理站情况,加强日常生产管理,组织生产验收提供技术保障。
今年,昌平区农业服务中心将借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区项目与《昌平区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政策,重点支持新建站或提升站,生产兑换土壤改良剂,开展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原料化试验示范,推动种植业与养殖业平衡互促,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巩固和提升粮食果树产能及品质,实现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如今,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的需求,发展绿色农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昌平区也本着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继续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最大能力挖掘农业废弃物可利用潜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之路,助力昌平区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发展。
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