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政首,粮安天下。”近年来,思南县大力推进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提升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水平,为稳粮增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凉水井镇安山村“双高”红薯种植基地里,种下的“双高”红薯在这片曾经抛荒的土地上泛出葱茏的绿意,枫芸乡的撂荒地统筹用于“双高”红薯、中药材、大豆玉米、水稻等带状复合种植……这样的场景在思南县各地陆续呈现。
土地活,乡村兴。思南把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得益于思南县撂荒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曾经杂草丛生的成片撂荒地又恢复了勃勃生机,使荒地变旱地、旱地变水田、水田变风景。
凉水井镇安山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海军感慨道:“由于外出的劳动力较多,我们村撂荒地也逐渐增多。近几年,我们开垦撂荒地,陆续的种上油茶、‘双高’红薯、花生等作物,土地撂荒现象得到有效的改善。”
盘活存量土地,才能打开空间;释放亩产潜能,才能激发活力。思南通过实施土地规整、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小田”变“大田”、“农田”变“良田”,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降低群众劳动生产成本,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宽坪乡张湾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数十台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不停地在田间穿梭,正在开展平整土地、开沟挖渠、修整机耕道等作业。尧上村投入资金对坝区的500亩农田进行提质改造,通过修建机耕道、维修灌溉沟渠等方式,极大改善了坝区的基础设施。
“思南县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提升项目,涉及思南县16个乡镇,92个行政村,主要建设内容田块整治工程、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工程、农田梳理性工程及其他工程,项目建成后宜机化面积达到90%,灌溉保证率达到80%。”思南万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田仁力说。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9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8.1%,18个坝区已实现全覆盖。建成区域耕地地力平均提升1个等级,新增耕地6540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2万亩,新增粮食产能2.74万吨,既实现了耕地质的提升、量的增加,又提高了粮食产量、保障了粮食安全。
水利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思南县烂田沟水库工程大坝枢纽工程为小(1)型水库,水库最大坝高47.5米,水库的正常蓄水位610米,水库的总库容452万立方米。走进施工现场,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挖掘机、运输土方的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加快速度进行作业,确保项目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烂田沟水库工程以灌溉和集镇供水为主,兼有农村人畜饮水功能。建成后将解决大坝场镇、塘头镇、邵家桥镇、兴隆乡及天桥镇5个乡镇18个行政村的灌溉及人畜饮水,可解决8000亩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和55053人、24753头大小牲畜的饮水问题。”烂田沟水库工程相关负责人杨睿介绍道。
村民安阳高兴地说:“以前的水源条件不算好,全是自己找水、排水、等水,从坝区打造以后,就通了自来水,水源水量乐观,我们以后的水都不愁了。”
据悉,通过灌排设施提升工程、宜机化改造工程实施,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田块小而散、排灌能力差、机耕率低、农作物收割困难等突出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区梯田化率达90%以上、田间道路通达度达90%以上,水田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宜机化、高效益。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蹄疾步稳。农民的问题要在土地中找答案,只有持续推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户增收,才能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