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些关系到亿万群众生活的关键词,近年来始终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占据沉甸甸的分量。对于甘肃而言,这些词语见证着从“温饱”向“小康”的飞跃。
过去五年,甘肃省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3%,连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240亿斤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3360家和9.3万个……
稳中求进,接续奋斗。2022年,甘肃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65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1766元,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统筹推动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迈出新步伐。
夯实责任守底线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持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有力应对疫情、灾情等不利影响,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甘肃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和现场推进会,安排部署重点任务,拧紧上下贯通的责任“螺丝”。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柴守玺说,针对西北旱作区耕地质量提升,建议设立科研专项,研发和改进秸秆先覆盖保墒种植、后还田培肥的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
《甘肃省“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出台,有效衔接政策措施得以持续优化完善;设立30亿元甘肃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提高到32%以上,保证了投入力度不减。在此基础上,甘肃还安排58个脱贫县每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600亩,专项用于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张掖市肃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晓艳见证了近年来甘肃“三农”的可喜变化,也深入调研为当地农村发展建言出招。“我们要继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力度,聚焦脱贫地区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白晓艳说,肃南县正在实施的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工作,将为民族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实现共同富裕探索成功经验和模式。
有政策,还要抓落实、看效果。甘肃健全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规范风险排查、对象识别、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动态管理等各环节,在全省范围内3次开展防止返贫集中排查、专项排查和督查调研,坚持重点人群“六必访”“六必查”、风险消除“七不消”等做法,监测对象户均落实帮扶措施3.9项,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风险消除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补齐短板稳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确定并集中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大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等重点区域支持力度,坚持并完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机制,选派用好医疗、教育“组团式”帮扶干部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
为了补齐发展短板,甘肃集中支持23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安排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138.22亿元。实现23个国家重点帮扶县每县1个科技特派团和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全覆盖。
“补齐短板才能共同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陇南市徽县水阳镇石滩村妇联主席、陇上庄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倩娟说,2022年全国两会她提出的“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复。如今,农村收发快递更加方便,农产品“出山”也有了更多机会。
“乡村数字化建设和电商平台规范化运营,是向陇南大山深处乡村打破空间壁垒的有效捷径。”梁倩娟说,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应与平台企业紧密合作,加大乡村数字化培训的密度和覆盖面,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农村电商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为青年返乡就业创业赋能。
为了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2022年,甘肃把产业和就业作为根本举措,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占比提高到55%以上,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累计为6.7万户监测户落实产业帮扶措施,脱贫地区的2231家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户35万户,7.1万个农民合作社带动脱贫户80.4万户。
光伏帮扶项目累计收益37亿元,帮助9.7万个困难家庭就业增收,带动2893个脱贫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加25万元以上。全省输转脱贫劳动力200.3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推进2541个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转型升级,吸纳就业9.76万人。
加强协作促发展
甘肃始终把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作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携手天津市、山东省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完善协作机制,拓展协作渠道,深化协作内涵,创新协作模式,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2022年,甘肃在东西部协作的实践中,天津市、山东省真心实意出招,“真金白银”投入,全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2.22亿元,东部协作省市和中央单位消费帮扶金额72.82亿元,推动两地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甘肃所需,帮扶所能。”天津市、山东省通过成功举办“津陇共振兴”和“鲁企走进甘肃”活动,签约项目107个,合同金额170.8亿元。持续推进“一县一园”和“百村振兴”计划,共建产业园区78个,协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81个。深化“万企兴万村”甘肃行动,实施项目1065个,投入资金80.02亿元。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全省乡村发展驶入快车道。《甘肃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出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如火如荼,全省累计编制完成村庄规划6750个,深化“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完成50个省级示范乡(镇)、新建500个省级示范村创建任务。
农业特色产业实力日渐壮大,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每一帧巨变,都深深烙在全国人大代表、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的心底。
“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都离不开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董建新希望能够通过更多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有抱负有才华的优秀人才下沉农村、投身农业,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