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发布,很多农业界的朋友也都看到了,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粮食烘干、农产品产地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提升。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养殖池塘改造升级。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地方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
设施农业连续两年被一号文件重点关注。
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途径。而设施农业是近40年来快速发展的农业产业,目前产值占农业产值1/3以上,在满足人们对肉、蛋、奶、菜、果等食物需求,促进农民增收,高效利用资源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01设施农业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设施农业”顾名思义,就是在设施内进行的农业生产,它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环境、生物等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最佳环境开展种植养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能够进行全季节的农业生产,满足人们对多种不耐贮运新鲜动植物农产品的需求。
以蔬菜生产为例: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北方冬淡季以白菜、萝卜、马铃薯等耐贮蔬菜为主,南方夏淡季以叶菜为主,蔬菜市场的供应种类较少,“想吃啥没啥”成为困扰蔬菜周年供应的难题。
本世纪初,随着设施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蔬菜供应得到显著改善,已经开始实现一年四季“想吃啥有啥”。目前我国设施蔬菜(含设施食用菌)生产面积近3500万亩,年产量2.65亿吨,占总生产量的1/3,年人均近190公斤,基本实现了蔬菜和食用菌的周年充足供应,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的“菜篮子”问题。再比如樱桃、草莓、桃、李、杏、葡萄等瓜果不耐贮运,通过设施栽培,有效延长了供应期。
目前设施水果和西甜瓜年产量近0.5亿吨,年人均35公斤,满足了不耐贮运瓜果的市场供应,丰富了百姓的“果盘子”。
02现代设施农业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设施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措施。
从产值来看,目前仅设施园艺产业产值就超过1.4万亿元,占园艺总产值2/5以上、农业总产值1/4以上,其经济效益是大田作物的20倍以上、露地园艺作物的4—5倍。据测算,在设施蔬菜重点产区,设施蔬菜产业对农民人均年收入贡献额超过1万元,贡献占比超过90%,成为稳定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从产业带动来看,设施园艺产业提供就业岗位约7000万个,每亩地就业岗位比大田作物增加15倍以上,比露地园艺作物增加4倍以上;设施园艺发展带动了建材、环控设备、小型农业机械、薄膜、肥料、农药、贮运、种苗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估算年产值达4500亿元以上,提供相关就业岗位2000多万个,对促进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起到重要作用。
从生态效益来看,设施园艺拓展了作物种植时空,有助于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耕地、淡水等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我国人多地少水缺,人均耕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农业能源投入也有待增加,因此必须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设施农业生产不仅可以高效利用冬闲季节耕地,而且可以通过无土栽培或营养基质栽培高效利用非耕地,同时由于环境的人工优化控制,较露地产量可提高70%以上,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03设施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瞩目未来,我国设施农业将走出一条低能耗、低成本、生态安全、高产优质高效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为稳定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可能有人担心,设施农业满足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同时,会不会耗费更多能源,造成污染和浪费?
并非如此。以我国北方为例,当前我国自主设计的节能日光温室,在冬季最低气温零下28摄氏度以上地区不需要加温,只利用太阳光就可以正常生产。相较于大田农业,设施农业克服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抗灾能力差等不足,依靠现代设备设施和技术手段为种植或养殖提供适宜的环境,再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作物模型等技术,应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节水农业以及环境调控、种植养殖生产等诸多科技成果,有效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精准化和标准化。
如果您已经投身设施农业,期望提高生产效率,为周边居民提供更优质的食物,但苦恼于生产计划、操作技术规程、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那么,接下来的内容或许对您有用。
服务对象: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休闲农业园区、种植基地、合作社等。
解决方案:聚英智能温室大棚控制系统基于物联网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涉及温湿度传感器、智能浇灌、摄像头、通风/遮阳控制和水肥一体等设备,全面覆盖大棚农业作业的环境参数,帮助用户精准把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实时感知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1.智能物联网设备,随时了解情况
通过安装于指定监测点的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空气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温湿度等相关数据,并通过传输层经由智能网关实时传向监控中心,保障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随时随地了解大棚情况。
2.可视化平台应用 提高管理灵活性
通过物联网平台,用户既能全面地获取大棚监测的各项数据,也能清晰地查看环境场景,大大提高了管理控制的灵活性。当客户需要查询历史数据时,在系统输入查询条件,即可看到该范围内的指标变化情况,以数据或曲线的形式输出,观看更明晰。
3.智能联动控制 生长过程精确调控
当传感器采集的环境数据与标准值对比超出临界范围时,控制器将自动启动相关硬件设备对作物生长环境增温、灌溉、通风、卷帘加减光照辐射,精准把控湿度、温度、水分,更好控制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单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