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同时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也很高。德国农业和林业用地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超过90万。最近几年,德国在“工业4.0”的基础上又提出“农业4.0”,旨在通过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并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环球时报》记者走访过多个德国农场,看到数字化技术在当地得到广泛应用。如奶牛养殖场用机器人打扫牛棚,并通过配有传感器的挤奶系统实时掌握牛奶质量和奶牛健康状态。一些种植户还用特定的卫星监测系统了解土壤湿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据了解,德国企业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非常高。如博世公司把高科技摄像传感器技术和软件应用到田间管理上,用智能喷洒系统帮助农户识别杂草,并有的放矢地喷洒除草剂。欧洲软件供应商SAP公司的农业监控系统,除了帮农场主掌握土壤湿度等信息外,还通过大数据和云技术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拿出应对措施。德国的一些化工企业近年来还成立生物农药和种子解决方案研发中心,为农户提供专业的服务。
国家的“农业4.0”计划和企业的积极参与让德国农业有了新的面貌,也给农村带来新的气象。今年42岁的克里斯蒂安·波林格2021年带着妻子及两个孩子从柏林回到下萨克森州东部小镇埃费森。在这个人口才1300多人的小镇,他买下一处废弃农庄和一片土地,建了一家小型生态养殖场。波林格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时决定离开大都市有躲避疫情的考虑,但在农村工作和生活近两年后,他发现今日的德国农村与20多年前自己离开时有了很大变化。他相信,通过养殖家禽、种植有机蔬果,他们一家能提前实现“住房、创业、生态生活的三重自由”。
像波林格一家这样返乡的德国年轻家庭日益增多。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去年6月报道称,与过去大量人口离开农村地区的情况不同,德国大约2/3的农村社区与10年前相比出现了人口正增长。德国联邦人口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新趋势是搬离城市的人增多,特别是三四十岁的人最容易被吸引到农村,年龄在25岁至29岁之间的“职业移民”也越来越多地定居在村庄和小镇。分析认为,这种流动趋势2017年就已开始,新冠疫情期间更加明显。
“实际上,德国在二战后一直支持城乡平衡,城乡规划也遵循‘城乡等值化’的理念。”德国柏林经济学者阿尔韦德·凯塞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意味着要确保城乡居民的生活、工作、交通、公共服务等环境不能有“天壤之别”。“城乡等值化”的理念和实践,让德国大中型企业愿意在城镇设厂。此外,德国的大型音乐节、文化节现在也经常选在乡村举办。
凯塞尔说,仅依靠联邦政府的措施还不能吸引年轻一代,正如10年前德国还是有“离乡潮”的现象一样,因此,要想吸引人、留住人,地方政府也要多想办法。为吸引创业者,德国农村地区会举办“活力村庄”和“我们的村庄有未来”等活动,并给回村创业者提供补贴和贷款。据波林格介绍,他来埃费森镇办生态养殖场时就享受到一些“欢迎政策”,如得到一笔“家庭搬家金”,并低价拿到土地,租房时还有“申请住房金”。与城市相比,德国农村的一大优势是可以利用的土地多、空房多,因此,有的地方甚至还将一些老旧房屋免费送给创业者。
接受采访的德国人都谈到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数字化使许多新职业可以在农村发展,尤其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有关的工作。33岁的卡特琳目前居住在巴伐利亚州南部的一个村庄,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是一家大型车企的技术设计人员,每周只需要去公司半天,平时都在家里上班。现在,越来越多的德国公司支持这样灵活的工作制。”她希望,农村的教育质量也可以通过学校合并、数字化教育等形式得到提升,解决子女教育的后顾之忧。
来源:环球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