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案推动全球农业南南合作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3-02-15 11:20:42
阅读:158 次

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它作为一个空间地理概念出现,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期许。中国是最早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倡导的南南合作的国家之一,并一直在农业南南合作中起着引领作用。近年来,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对FAO南南合作出资最巨、派出专家最多、成效最显著的国家,是南南合作的重要引领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为解决粮食短缺这一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为农业南南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在马达加斯加,中国农业专家不仅帮助当地农民引进了高产的杂交水稻品种,改善了当地小型反刍动物的繁育和相关饲料作物的生产,还组织了近30场技术培训和现场示范,指导当地农民开展杂交水稻种植、农场规划和农田管理,使当地水稻产量从2.8吨/公顷提高到10.28吨/公顷,实现了质的飞越。新冠疫情以来,中国更是为赞比亚小农提供了重要的农业信息支持、提高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水平,进而解决了农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先德认为,中国推动的南南合作有力提高了东道国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水平,促进了东道国农业价值链发展以及小农户与市场的有机衔接。资金支持、技术援助、经验分享是我国推动农业南南合作的三大具体贡献。

“新冠疫情期间,在很多国家粮食进口面临困难的背景下,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帮助我们缓解了粮食安全问题。”马达加斯加农业部长吕西安·拉纳里韦卢称赞中马项目取得的成果。

“中国推动农业南南合作,充分发挥了中国在农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促成了中国援外资金与相关利益方资金的有机结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陈秧分对记者表示。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林发勤总结道,当前中国已逐步形成了以支持非洲粮食安全为核心的中非农业合作体系、以互学互鉴为核心的中拉农业合作体系、以区域融合为核心的澜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以战略平衡为核心的中国中亚农业合作平台等。

推广全新农业合作模式

在农业南南合作方面,中国做到了“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在乌干达,中国农业专家通过红薯粉、牛肉干等农牧加工示范项目延长当地农业价值链;通过指导“稻田养鱼”“中国模式沼气”“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方式,开启了当地农业新模式;建设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采用“公司+农户”模式,为当地农民提供良种、农资及免费技术服务,并按照合同收购农产品,搭建小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在推广全新农业模式中,中国作出了创新型贡献。林发勤表示,中国专家进村入户、深入一线,通过试验示范、田间活动、手把手指导等形式,开展谷类、蔬菜、水果、水产、畜牧养殖等生产技术培训,实施农业机械、户用沼气、经营模式、价值链开发等综合技术推广,显著提高了东道国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还通过培训培训者(TOT)的方式,安排东道国高级官员和专家访问中国,观摩中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增进东道国学习中国减贫方案和生产技术的信心。中国采取了以省包国的合作模式,在执行具体项目时,选择农业生产条件与东道国相似的省份,保持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专家+企业”的合作模式,促进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并以企业为主体,投资搭建有效合作平台,逐步实现从“援助”到“伙伴”的关系转变。

除此之外,中国还积极探索适合东道国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模式,扶持农民,促进商业投资,增强东道国农业发展后劲;加快技术推广和创新应用模式,为更多农民参与并受益探索出了新的途径。

中国参与南南合作,主要采取与FAO等联合国相关发展机构及组织共同在东道国具体实施南南合作项目的形式。李先德认为,在此过程中,中国与FAO的密切配合,不断增强合作与联系,形成了创新型的农业南南合作模式,满足了多样化的合作需求。形成了包括根据各地区情况灵活派遣专家,给予短、中、长期援助;借助除资金和技术援助以外的贸易、投资以及供应链合作手段,推进地区可持续发展;举办高层政策对话和交流活动等在内的一系列合作方式,解决全球或区域层面的共性问题。同诸多发展中国家形成包括但不限于“援助”的“伙伴”关系,逐渐建立了完整的合作管理体系,为后续开展农业南南合作提供有效借鉴。与此同时,还通过建章立制,使农业南南合作计划实施有章可循,保证计划实施的质量。

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国始终是南南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同样也是南南合作的受益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冰川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农业技术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能力。这不仅解决了当地的食物来源,缓解了当地的饥荒状况,在整体上也做大了全世界农业产出的蛋糕,间接为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农业南南合作还能够有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林发勤表示,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广义粮食自给率低和粮食供给波动大两个重要问题。现代农业转型和保障食物安全需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从全球食物生产现状可以看出,国际农业生产蕴藏巨大潜力。提高单产较低国家的农业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全球粮食生产力。保障我国食物安全,还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增长情况。大力推进农业南南合作,使我们能够建立稳定的国际粮食供给产业链,填补国内粮食生产缺口,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是农产品进口大国,农业南南合作对于中国丰富和稳定农产品进口大有裨益,为优化中国农业种养结构提供了空间。农业南南合作对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还不止于此。陈秧分认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工艺、装备等方面的联合研发与应用,有助于转移中国的优势农业产能,扩大中国农副产品与农机装备的国际市场空间,进而促进中国的农业技术进步;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跨界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携手合作,加强知识、经验和良好实践、政策、科学技术、专业技能和资源的分享和交流,可以直接促进农业更可持续发展,使其气候适应能力更强。

不断拓展合作发展新领域

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受极端天气、地缘竞争等方面的冲击日益凸显,世界粮食不安全人口持续增加,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空前挑战。陈秧分认为,我们需要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和减贫领域的农业南南合作,从根本上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与农业产业韧性,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

为加强农业南南合作,林发勤建议,中国应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深入探索农业南南合作的促进机制,并关注不同地区合作的异质性;拓展伙伴关系,形成南南三方合作贸易和投资的多元化机制;加快构建农业南南合作框架下稳定的粮食供应链和产业链,搭建高效的新型物流平台。同时,加快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对农业南南合作项目成果进行精确的量化归纳,增加项目效果可视性,进而扩大南南三方合作计划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在全球层面为中国农业发展营造更好的国际环境;实现南南合作成果的推广和可持续利用,积极介绍和推广中国农业发展可持续经营模式,培育重点示范户、科技样板户,使农业南南合作的成果能够有效、持续地在东道国的粮食安全领域发挥作用。

李先德提出,未来,中国可以围绕减贫、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聚焦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小农价值链提升等,推动实施一批普惠性强、实用性高、带动面广的农业南南合作项目,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持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拓宽合作广度,构建更加多元的伙伴关系,推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各发展机构及相关组织、私营部门、民间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打造全球农业南南合作新机制;加强协调对接,健全农业南南合作项目实施利益相关方对话机制,引领农业南南合作更加务实高效地开展;在数字经济等领域为农业南南合作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张译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