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春节刚过,各地各部门已经纷纷投入到种养殖农业生产中,田间地头、果园瓜棚,到处是劳作的身影和火热的生产场景。
泰兴市龙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务工队队长赵学成介绍,他们每天安排三四个人进行田间管理,下午把棚膜盖上,第二天早上等化冻之后再把棚膜掀开,防止温度增高,花菜底部坏烂。
淮安市最大的蔬菜育苗基地——淮安区苏嘴镇育苗中心3万平方米蔬菜大棚里,十多位工人正在点种育苗、修叶壮苗、浇水养苗,忙活个不停。淮安市绿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赵政说:“目前这个季节以西瓜、甜瓜的育苗为主。大概15万株到20万株,主要品种是8424,还有美都。开春了,我们工作比较忙,农户可以随机抽时间来工作,夜间也可以正常工作。”
在宿迁市泗洪县孙园镇臧石村水上果蔬漂浮育苗基地,只见大棚内一片碧绿,鲜嫩的生菜、辣椒、黄瓜、花菜等种苗生长在泡沫盘里,漂浮在水上。泗洪县孙园镇李越家庭农场主李越告诉记者,水上漂浮育苗可以让秧苗在水中扎根生长,并从秧床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水上漂浮育苗的新模式能把成本降低,而且出苗质量好,苗齐、苗壮,抗病性也还可以。能省掉很多人工成本,还可以把每个农户回家栽植的成本全部降低。”
盐城滨海现代农业园园区新建的130亩机械化育苗大棚今年正式投用,目前,部分西瓜苗已经达到了移栽的标准,正陆续装箱出货。通过集中育苗服务,管理方不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整个园区乃至周边乡镇的西瓜品种统一布局,还能集中推广使用无病毒育苗以及物联网大数据检测等新设备新技术,节本增效明显。
盐城市滨海苗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苗沛表示,集约化育苗可以为农户节省种子成本,园区设施完善,安全性比较高,不管是极寒或是高温的天气下,都能按时按点保证农户的种苗供应。
冬春季节是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期。这两天,江苏各地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工程加速推进。在宿迁泗洪县龙集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工人们正抢抓工期,建设农田灌溉机站泵房,铺设农田灌溉地下管网设施。宿迁泗洪县龙集镇农村工作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刘闯介绍:“项目总投资2200多万元,今年3月底可以全部建成。建成后能够解决两个镇区8400多亩土地的用水问题,可以达到旱能灌、涝能排,能够提升每亩粮食产量约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
同样在宿迁,宿豫区来龙镇侍岭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几十名工人快马加鞭进行沟渠开挖、泵站建设等工作。一直以来,来龙镇侍岭片农田属于自流灌溉、涝水自排或抽排的灌排模式,难以满足灌溉需求,大部分渠道均为土渠,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道路硬化率严重低下,影响农业耕作。宿豫区来龙镇党委副书记朱凤莲表示,改造过后的高标准农田既解决了收割灌溉问题,在雨季来临的时候又解决了排涝问题,可以实现农田每亩平均再增收百分之十。
在淮安市洪泽区三河镇总投资3500万元的1.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经过平整地垄、清运积土、填埋渠沟等系列工程建设,零零散散的土地逐渐变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现代高效农田。
当地种粮大户梁加祥介绍,自己流转了上万亩土地种植稻麦,正是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去年粮食获得了丰收,不仅保障了产量,农户的收益也增加了:“好地才能出好粮,有了高标准农田,农业现代化更有基础,抗风险能力更强。”
灌溉设施有保障,田间管理必须同步跟上。在连云港东海县平明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户讲解小麦施肥注意事项。针对当前低温天气,农技人员提醒农户要结合小麦苗情、土壤墒情,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小麦田间管理。
连云港市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汪洪洋介绍,因为入冬以来极端低温,对小麦生长产生一定影响,现在引导农民早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为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在镇江句容,从正月初六开始,当地瓜农们已经开始忙活,施有机肥、排滴管、铺地膜,大家伙分工合作,抢抓农时,一刻不耽误。镇江句容市天辉家庭农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要进行闷棚,闷棚就是让鸡粪和菜籽饼再次发酵,以免栽苗时段产生烧苗现象。
而在丹徒区世业镇一处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里,农田内的灌溉渠硬化和滴灌管道已经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改善了地区农业生产条件,还有效提高了全区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23年,镇江市丹徒区年度计划投入2000多万元,在上党、辛丰、谷阳、宝堰等乡镇板块,建设9000亩高标准农田。
来源: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