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农业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全国农作物平均单产持续增长,主要农作物均实现增产。但与全国人口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生产仍存在较大差距,在世界上处于中等偏下位次。
1.观测系统不完善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原因
农业气象观测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在长期农耕文明进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农业观测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但是,随着现代农气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国农业气象观测体系不断完善更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等工作的开展,我国农业气象观测站布局更加合理、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范围进一步扩大。但由于我国农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现有农气观测站基础设施陈旧老化、观测方法落后、观测手段单一;部分地区仍存在设备不齐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业气象事业发展和新时期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2.观测设施不足影响我国农业气象事业发展
中国气象局农村气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作物为主,但由于观测设施不完善,造成观测数据的准确率低、覆盖面小。我国农田基础调查主要是靠人工来完成,因此观测站和测报人员短缺。目前,全国有1000多个国家级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站,但只有400多个国家重点农业气象观测站配备了自动气象站。由于国家财政投入有限以及观测手段落后等原因,我国农业气象综合观测网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这直接影响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预警预报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3.观测信息共享不充分、不及时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我国农业气象观测站数量多、分布广、布局散,观测设备简陋(如自动气象站基本为小型手摇式),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先进的自动观测设备),信息共享不充分或共享不及时。在农村,由于各种原因,气象预警设施建设滞后、分布不均或难以发挥作用;在城市,由于缺乏完整、科学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导致气象灾害监测覆盖面少、预警信息不及时。如一些地方的气象应急响应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落实到位。
同时,由于对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缺乏重视,特别是缺乏农业气象综合应用研究成果和信息系统建设支持的实际情况下;部分地区和部门对农业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方式和发布渠道不够规范;对于农业保险、林业保险等业务需求缺乏科学合理规划的实际情况下,造成了“重防灾轻减灾”、“重保险轻效益”、“重人工消灾而轻农损”以及“只关注灾后生产自救而忽视灾害损失补偿”等现象的发生。
通常,农业气象观测站都设立在温室大棚附近,但也有些用户会安装到棚内。气象站的作用是能够实时监测的棚内或棚外的环境温度、湿度、风速和风向以及降雨量和气压等数据。气象站能对与植被和农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土壤、水气、光照、热量等农业气象环境因子进行连续监测采集信息,能对作物生长状态和温室大棚的环境进行综合监控,及时掌握大棚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当农作物因为气候条件生长受限,农户就可快速反应,采取应急防范措施。从而为农业生产,农业环境研究,作物改良,农作物物候期监测,病虫害防治等相关生产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
另外,该农业气象观测站不但能实时监测环境参数,而且还能将数据上传到云平台,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就能查看信息,非常方便,对温室大棚的气候环境调节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农户就不需要在大棚里值守,远程就可以了解到温室大棚里的气象条件和环境状态,提高了工作效率。农业气象观测站还采用了开放友好的设计理念,用户可根据需要配备传感器模块,可快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方式和观测要素的变更和扩展,为温室大棚中的环境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