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农业,是中国农业追赶发达国家的关键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2-11-07 10:22:55
阅读:248 次

毫无疑问,数字农业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问题。这些潜在问题的存在,值得关注,急需化解。

 

发展数字农业的现实隐忧
 

数字化驱动数据变为生产资料

当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机等现代技术的潜能在中国农业进一步释放时,这个变化是非常喜人的。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农业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其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农业种植、畜牧养殖、水产渔业、数字农业农村等方面。应用实例包括动物健康系统、农场管理系统、农产品流通追溯系统、智慧养殖系统等,这些系统和解决方案能够很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或是改善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

这也促使数据成为新维度的生产资料,有望改变延续了几百年的经济和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发展数字农业的现实隐忧

大量硬件投入仍未完全解决农业的根本问题

整体来看,我国数字技术水平还处于初期阶段。中国的数字农业依然处在相对早期的阶段,大量硬件投入实际上还未完全解决农业的根本问题。很多地方的数字农业建设,都存在“增量不增收”,“种、产、销”三个阶段脱节,或者数字概念脱离实际生产环境等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重硬件,轻软件。没有数据和软件来驱动的物联网,其实还是工具,与机械农业并无本质上的差别。打通软件平台才有打开大数据、智慧农业、数字经济大门的钥匙。

二是,有数据、无智慧。政府和企业大量投资获取的数据,由于缺乏明确的业务方向和必要的数据运营技能,对获取数据的质量控制、分析加工和建模应用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

三是,产业化能力低,很难市场化落地到农业本身。

规模化程度不足以支撑数字化发展

发展数字农业的首要是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中金报告显示,3800英亩以上农场的数字化应用率超过80%,600英亩以下农场数字化应用率只有12%。同等条件下,大规模农场的面积平均营业利润比中小农场要高出1.1%-2.8%。我国超99%的农场为200亩到500亩,规模化程度较低,很难实现应用的数字化。因此,要适度推动规模化,为机械化和智能化提供可能。

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指出,数字产业化领域招聘岗位占总招聘数量的32.6%。高水平的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任务之一。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的现实情况是,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接近1100万,而且这一缺口仍在持续放大。

虽然近几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非常热门,但目前从事大数据分析和商业智能等深度分析职能的数字复合型人才比例还不足4%,严重阻碍了数字化进程的发展。当然,要追赶国际先进农业发展水平,除了需要通过填补数字化人才缺口,发展数字农业等技术层面的提升外,根本上还需要强化农业体制改革,为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强后盾。真正在体制层面完成农业生产力的升级转型。

三大方面发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在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并且我国农业及土地复杂,区域、土地类型、支持政策、土地禀赋、农户意愿等等有所不同,需要依据我国特点,建立中国特色的农业规模化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多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表述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并且2013—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和手段不断拓展,从重视“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到“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平台、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支撑、以简政放权和正向激励为动力”的“四轮驱动”的多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就需要将一些区域的土地集中,甚至重新利用废弃土地。这样就牵扯到了土地流转。2017年底,土地流转面积突破5亿亩,流转率接近40%,近十年增长迅速,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60%。不论是已流转土地的业态改造,还是未来增量预期,都有很大空间。

近年来,流转的土地面积以10-100亩和100-1000亩的面积居多,从数据来看,土地流转的去向以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主,并且学者普遍认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最优方式。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不断上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得以推动。

农业生产力转型升级

我国农业生产者普遍存在老龄化、教育水平低的特征,要培育新型主体,才能提高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质量。

新型职业农民是能够引领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快速成长,能够通过新技术、新服务、新渠道带动小农户实现共享收益,能够加快农业经营方式向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转变的高素质骨干型农民。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到2021年底,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预计达到1120万人。而中国职业农民超2000万,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

为促进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军农业,加快推进我国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一方面,要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鼓励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成为适度规模经营的有生力量。

另一方面,要扎实推进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应依托地方政府,充分调动职业院校、农广校、县级职教中心、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教育培训主体机构的积极性,推进农业职业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工作。

劳动资料转型升级

高标准农田通过集中连片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解决了耕地碎片化、质量下降、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包括3块:田间基础设施(田网、渠网、路网、电网)、地理建设(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科技支撑(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生长环境监测)。而国家也在不断投入新基建的建设,为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约40%,我国2021年全年建成1.0551亿亩高标准农田,同步发展282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

总而言之,我国在追求大力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土地适度规模化、生产力以及劳动资料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实现农业数字化的有效途径,还成为追赶农业发达国家的关键。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