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牛下田到机器耕地,从靠经验到靠大数据,一台台农机助力,让农民从会种地变为“慧”种地,彰显出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2%,其中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和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位居粮食主产省第二位。
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跑着大农机,吉林省农业生产已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时期。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无论是提单产、增效率,还是减少肥药、降低成本,都需要靠农机挖潜力。从满足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需求上看,稳产量、增品种、提品质,同样离不开农机。近年来,吉林省农机化开始迈进智能、信息化时代,农机作业管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在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合作社玉米种植基地,伴随机器轰鸣,玉米收割机沿着既定轨道精准行驶,玉米秆瞬间被收割机“吃进”肚里,留下玉米棒,又将粉碎后的秸秆均匀地铺在地上。过去顶着烈日种地的村民们,如今三三两两围坐在树荫下当起了“监工”。
打开手机,指尖轻触,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指着播种时农机作业轨迹图对记者说:“现在都用无人农机,按照这张春耕轨迹图就能进行玉米收割。”在合作社驻点开展科研的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为农机安装了物联网传感器、北斗卫星定位、互联网数据传输等无人驾驶系统,具备精准播种、自动收割等多项功能,实现了从种到收的远程遥控。
“通过提前编辑好程序、设定好路线,保证每台农机播种均匀、深浅一致,大幅度降低了作业行间重叠、遗漏。种植的玉米保苗率、整齐度更高,出苗率提升近20%。”张文镝笑着对记者说,通过测产,今年每公顷产量能达到2.4万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梨树县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研发生产出一款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工序一次作业的新型免耕播种机,在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以前用牛犁地,一天也就能耕三四亩,非常吃力。现在,机械化取代人工,1台能顶10到20个人的工作效率,并且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精准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多种农机还能配合使用。”八里庙村村民张大娘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对记者说,我们再也不用辛苦种地了。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今年,吉林省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国家整省试点建设,启动实施敞开式普惠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基本实现了农户“买就补”。在措施保障方面,吉林省启动了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免耕播种机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并同步上传,固化保护性耕作地理坐标,实现全省统一管理。
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28万台,配套农具280万台(部),水稻插秧机11万台,免耕播种机4万台,水稻联合收割机3.5万台,玉米联合收割机8.5万台,报废机具1348台,农机总动力达4200万千瓦。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关键要让广大农民受益。随着吉林省农机装备总量的持续增长、作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带动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一家家现代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借助托管服务、订单生产等方式,带动更多小农户接触新技术、融入新模式,推动生产经营走向集约化、标准化。
金秋十月,在永吉县万昌镇施家村张全家庭农场一望无际的稻田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金黄,15个高清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监测田间管理。10台水稻收割机在田中来回穿梭,切割、脱粒、粉碎稻秆等工序一气呵成,稻粒直接运送至水稻烘干塔进行烘干。
从春种、夏长到秋收,农业机械“各司其职”,“包揽”全部工作,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在水稻育秧期,农场采用了工厂化育秧方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育秧大棚温度、湿度、土样、空气、光照环境指标的智能化管理。在水田整地时,利用先进的整地机、双面筑埂机、撒肥机进行土地精准整地施肥。在水稻田间管理期,使用新型水稻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结合植保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全过程通过农业可视化进行水稻生产的远程监控、生产调度、苗情观察,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效性、产品的可追溯性。
几年来,农场陆续连片流转施家村等4个村300多户农民的5500亩土地,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全程机械化作业每公顷可节约生产成本3000多元。农场年均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500余人,带动周边400余户农民参加土地流转,年流转土地规模达5500亩,农户每公顷增加土地流转收入近2000元。同时,为有就业意愿的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共带动脱贫户15人,人均增收4300元。
为了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农机设备统一调配、面向服务对象提供耕、种、收、销等环节水稻植保、收割等规范化、标准化、机械化服务,解决了农户水稻生产中面临的耕种收难题。“以前水稻田就像蜘蛛网似的,杂乱无章,现在土地集中连片,像足球场一样光溜儿,大型农机具都派上了用场。种地快,产粮多,大伙一年比一年乐呵!”面对着广袤无垠的稻田,土生土长的施家村村民李大爷回忆从前感慨道,闲下的时间还可以在合作社当农机手挣钱,这好事儿上哪找去。
农机更给力,种地更省力。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农机从业人员超过135万人,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近95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6400个。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