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英云农】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文章来源:聚英云农 发布时间: 2022-10-13 09:42:35
阅读:1,617 次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智能农业为表现形式的农业智能革命已经到来。智能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从数字化到网络化再到智能化的先进阶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迅速。在政策引领和规模化趋势下,普通环境农业传感器、农业遥感技术、农业无人机、农业机械北斗导航、农业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等智能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巨大进展,部分商品基本实现了国内替代。但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智慧农业仍缺乏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15至20年。以下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

 

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我国田地规模小,耕地细化问题突出。美国平均农场规模在200公亩以上,欧盟农场面积在20公顷以上,农场面积在100公顷,占52%。但我国田地面积小,碎片化程度高,经营面积在3.4公亩以内的小农占95%以上,耕地面积占我国总耕地面积的80%以上。小农、小地块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导致我国智慧农业技术投入边际效益低,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积极性低。

二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智慧农业的实施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的支持。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支持和推广力度,全面机械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0年底,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丘陵山区作物种植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9%,设施园艺综合机械化率达到32%,畜牧业机械化率达到35%,水产养殖机械化率达到30%。然而,受农业机械产品需求多样化、机械工具工作环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机械设备智能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10-20个百分点的差距。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薄弱。虽然农村网络宽带已覆盖村庄,但农民比例较低,农业园区较少;4.G网络信号不稳定,5G基站少、通信成本高的问题限制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村信息采集终端应用少,物联网基础设施薄弱,田间气候、耕地质量、土壤水分、水文监测点少;缺乏专业的信息设备运维团队,农业生产经营实体难以获取信息,成本高。

第四,智能农业技术的有效供应不足。由于基础研究薄弱,信息感知农业传感器、智能决策模型算法和高端农业智能设备技术产品创新不足,无法满足实施智能农业的需要。同时,我国农民和小地块也缺乏实用的低门槛技术,难以满足我国许多小农民的需求。此外,农业的生态多样性对技术和应用模式的需求也是多样化的,但对于研发实体,在研发投入大量资金后,不能像工业技术商品那样大规模复制和推广,导致企业研发实体不愿投资。

 

信息感知
 

目前,我国智慧农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为促进其快速发展,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强对政府的支持。协调各种资源,加强政策扶持,突破重点关键技术,实现自力更生。围绕农业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施若干智能农业重点项目,加强智能农业重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示范,总结经验,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方式和经验。

二是制定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鉴于农业的社会福利、生态区域、高度分散和个性化特点,建议对智能农业技术产品的研发和应用给予政策补贴,减少以智能农业为核心业务的企业税,减少农村网络接入和数据传输的成本。

 

推进国家和行业标准建设
 

三是加强技术标准和检测平台建设。依托联盟、协会等团队和组织,迅速建立数据、商品、市场准入等集团标准,积极推进国家和行业标准建设。建立国家和行业认可的第三方商品和技术检测平台。

四是建立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农业数据具有分散、荒岛众多的特点。建议政府机构加强农业数据的收集和整合,按流程在一定范围内开放相关数据,建立共享机制。对于进入国内市场的外国企业,要求其产品提供数据接口标准。

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议教育机构在高校研究生课程中设立智慧农业相关课程,鼓励信息领域的人才进入农业领域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推广和应用。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建设一支懂技术、会操作、善管理的智慧农业推广团队。

聚英云农logo
邮箱:service@juyingele.com
电话:010-82899827/1 40066884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金隅嘉华大厦B座412室
聚英云农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