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4.43亿人,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人均耕地占有面积逐步呈现越发紧张的态势。同时,随着农业人口向城镇的不断聚集,直接从事农业劳动的总人数,尤其是青壮年人数出现大幅下降,因此农业生产面临规模化生产趋势尤其紧迫,农业生产必须依托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和手段来替代传统的作业与运营模式,以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农业灌溉现状
众所周知,支撑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为关键的资源为水资源,而我国水资源严重缺乏,人均淡水量仅占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据统计,目前农业领域每年灌溉用水的缺口就达300亿立方米以上,而且在我国的很多地区农业用水方式极不合理,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平均不到40%左右,与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等)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率80%的状况差距较大,我国农业生产在节水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我国作为一个肥料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使用的肥料约占世界总施肥量的1/3,达到6000多万吨,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逐年降低,自1980年至2014年,我国化肥施用总量增长4.5倍左右,而同期我国各类粮食产量的总量仅增长了82.8%,化肥消耗量增速远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速。很多地区的农户为了追求高产量,一味增加化肥的施肥量,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肥料浪费,还带来土壤板结、酸化等一系列隐患,非常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现行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达到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每亩8公斤,是美国用量的2.6倍,欧盟用量的2.5倍。综上来看,水肥用量的高投入与高消耗、低效能产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必须通过科技手段予以攻克和解决。
智能水肥一体化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农田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4,低于世界先进水平(0.7-0.8),通过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势在必行。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广节水灌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亿亩, 创建200个节水型灌区,到2025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0.7亿亩。
2021年1月17日,农业农村部发文表示将加强举措,力争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9月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文件,明确指出将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2021—2030年完成1.1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据观研报告网数据分析,2015年—2020年,我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从604.4亿元提升至11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7%,未来,基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种植户节水意识的逐渐提高,预计到2024年我国节水灌溉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84.6亿元。
(1)施肥效果快,养分利用率高。通过应用水肥一体化智慧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数据监控作物表层干燥度,减少施肥造成干燥作物挥发性的损失。应用管道阀门系统缓慢溶解,最终可以避免肥效变慢的弊端。
(2)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肥料的利用率大幅提高。水肥一体化智慧系统中的水肥比例是依据大数据智能算法最终得出,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 实现智能化配比灌溉水分和肥料,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 避免肥料的过度浪费。
(3)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人为定量控制,满足了作物在关键生长期间“吃饱喝足”的需要,根除了所有缺乏症, 在生产中可以达到作物产量和质量良好的目标;同时大幅度节水,设施灌溉比传统方式节水多 50%,其中点滴灌溉最省水。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提高水肥的综合利用率、改善土壤性质提升地力、减少农业污染和提升作物品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必定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技术之一,也是改变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节约水肥、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