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水肥管理长期陷三重困境:漫灌使 30% 水资源白白流失,盲目施肥让 20%-30% 养分浪费还污染土壤,100 亩大田需 3-5 人轮班值守,人工成本年超 10 万元。而物联网赋能的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以数据驱动替代经验判断、...
平谷区马昌营镇王官屯村的“空中苗圃”科技小院近日通过评审,获得“零碳植物工厂”认证证书。科技小院将率先对标“零碳”标准开展建设与运营,为全国中小型植物工厂和设施农业提供可借鉴的“零碳样板”。 2023年10月,平谷区马昌营...
2025年初,广西新春第一会释放了“实干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钦州市积极响应自治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决策部署,印发实施《钦州市人工智能发展突破行动三年实施方案》《钦州市2025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作要点》...
眼下,“秋老虎”的威力不减,室外的温度仍在30℃左右徘徊。而在梧州市长洲区源奇智慧农业公司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画风却截然不同,这里的工作人员早早穿上了轻便羽绒服,举着剪刀在鲜嫩的菌菇间灵活穿梭,小心翼翼地将成熟的...
如果黑土地会“说话”,它会透露怎样的秘密? 在吉林,一株稻穗的弯度、一粒玉米的糖分、一方土壤的呼吸,正被转化成一行行清晰的数据。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打开“新丰收时代”的金钥匙——它们让无人机知道何时洒药,让...
在全球水资源短缺与粮食需求增长的双重压力下,传统农业 “大水漫灌”“粗放施肥” 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据统计,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 60% 以上,但水分利用率仅为 40%-50%,远低于发达国家 70%-80% 的水平;同时,过量施肥导...
9月18日,中国(广西)—东盟农业与减贫合作会议在南宁召开。 会议以“共话智慧农业与减贫合作,携手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汇聚各方智慧,持续打造促进区域农业合作与减贫事业的重要对话机制。 与会代表围绕智慧农业技术...
在传统认知里,农业生产深受自然因素左右,“靠天吃饭” 是常态。气候的细微波动、降水的多寡不均,都可能让农民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但随着科技浪潮席卷农业领域,智慧农业强势崛起,为这一古老产业注入全新活力,一系列...
“给土地装传感器,用手机管农田”——这曾被视为智慧农业的标志性场景。当传感器扎根田间捕捉土壤墒情,当大数据平台生成作物生长报告,不少人认为“传感器+大数据”就是智慧农业的全部。但在河南小麦种植基地,农户王建国的经历...